60后大爷在废墟重建祖宅,成玻璃美景大院,令北上广人疯狂羡慕!
讲真,
北上广生活好累,
学人家爆改老家祖宅
生活不要太惬意!
改造前
Before
老宅始建于清末,除去天井,建筑面积96.41㎡。原是五进大宅,现只有第二进尚存。老宅大门原开在较为开阔的东面,现今被移到了阴暗、狭窄的公共走道上。
看了改造之前的样子,
小编只想说这什么鬼宅,不就是废墟吗?
我老家的宅子要比这好7.5倍吧!
设计师一看也是一脸苦笑,
“从事建筑那么多年,
还是第一次要从窗户爬进一间屋子”。
老汪的老宅位于整个居民区的中间位置,改造面临的难题:
1、 废墟重建千头万绪
房屋废弃满地瓦砾,通道狭窄连行走、运输材料都很困难,更别提施工,而与邻居家紧挨的墙拆改更是阻力重重;
2、 通风采光严重不足
老宅北墙与西墙与邻居紧挨,位于公共走道的南墙距离邻居墙体只有80公分,只有东墙可以采光,而周围邻居都加盖二楼。因此,最大难题——采光与通风。
3、 三代人的居住需求
除了老汪两口子,房子还要满足家里子女、孙子偶尔回来探望二老的居住需求。
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人只能摇手SAY NO了,不过这次挑战遇到是他!
梦改明星设计师——孙建亚
来看下废墟改造完成时,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!
第一步:移位天井增加采光
严格根据苏式民居风格还原硬山屋顶,
但是将天井从原来的进门处移到了老宅中央。
而东面唯一透光的墙面则采用大面积落地玻璃来增加采光。
一层房型图
这样一来,客厅、餐厅、卧室全部围绕天井,每个空间都能适当增加采光。
来,下面开启神奇的改造之旅。
改造后
After
踏着灰瓦小径,我们来到改造后的老汪家,白墙灰瓦,简洁利落的现代线条,顺着绵长的檐下门廊,一丝微光引领入户的道路。
沙发依着东面透光的玻璃墙,室外种满翠绿的竹子,风景独好。因为增加了顶部采光,整个空间显得高挑通透。
单人椅背后的一块区域设为储物区,进门的衣帽鞋子有了藏身之地。
360°无死角,处处都有好风景。
客厅的另一侧则设计了一个小茶室,满足老汪一家的日常爱好,以茶会友、习作阅读、挥毫泼墨……
看到这面背景墙了吗,当初拆旧下来的老砖,被废物利用成背景墙,刷成白色时髦又复古。
餐厅面向天井,折叠门可以完全敞开,既借景入室内,又增加了通风和采光。
门外的细木格栅地台,能够顺利排水,以免室内渗漏。
空间还是满有富余,设计师做了中西双厨,回归传统中式烹饪的日常,便关门炒菜,朋友来则可以在开放式岛台上帮忙备餐、聊天小坐。
嘿嘿~在屋子正中挖了个天井,活脱脱变出了一块露天花园,日子不要太滋润。
客厅外侧的空地,灯光打在竹林中,光影曼妙。
再转过去,老汪夫妇的房间。
侧对着天井,保证私密性同时也兼具良好的视角,室内柔和的灯带帮助起夜和睡前的阅读时光。
这还没完,还有二楼哟!
立面剖析图
楼梯原木的质感温暖舒适,灯带藏在扶手中,看不见光源却充分照明。
斜坡顶用木头做修饰,似乎放大了层高,更重要的是大面积落地窗对着大露台,清净的呼吸之地。
儿童房,这里孩子们来可以自由玩耍,当然榻榻米地面也可以用作临时客卧。
最棒的是这个观景露台,不仅通透能看到另一侧,通过玻璃看到楼下,也能看到苏州老城的风貌。
又回到最初的话题:
一线城市的一张床,
还是二三线城市的一套房?
“开什么国际玩笑?
拿5张床换这样一套房,小编也乐意!”
(PS.当然,还得先赚到两百万装修费再说)
最后,再次请出这位改造大师:
本文素材来源于东方卫视《梦想改造家》,
想预约设计师,请扫上方二维码↑↑↑。